现代小学生,大部分都会参加几个不同的兴趣班,一来开阔视野,摆脱单纯学科学习的沉闷,二来培养孩子兴趣,让童年更加丰富多彩。舞蹈、钢琴、绘画、外语、书法……没有几项特长兴趣班“加持”,家长都会觉得不好意思。每个家长都望子成龙,望女成凤,孩子学习兴趣投入了金钱、时间,也想得到一些成果,但中途孩子可能觉得困难、辛苦、失去兴趣了,这时家长应该怎么做?
熙熙今年上一年级,妈妈安排他周六上珠心算和足球班。“兴趣班的种类很多,孩子都没接触过,没有更喜爱哪一项可言。和孩子爸爸商量了一下,决定了选择一动一静的兴趣班让他上。”熙熙妈妈麦女士说。
经过半个学期的学习,熙熙更喜欢珠心算这门课程,每节课都特别认真,对算数能力的不断提升,他感到很骄傲。麦女士说,刚开始以为喜欢好动的熙熙会更喜欢在草地上奔跑追逐,殊不知他上了几节课后兴趣并不大。“既然他不喜欢,上完这个学期我们就给他换另一种兴趣课,让他自己选感兴趣的。”麦女士说,孩子进入小学后会学习接触到更多知识,他能慢慢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,作为家长要尊重他自己的选择,给予支持和肯定就行。
大部分家长都表示,会支持鼓励孩子学一门特长。海珠区宝玉直小学四年级学生家长林小姐说,从女儿一年级开始就培养她学游泳,四年来女儿不仅喜欢上游泳,还代表学校参加市区各项游戏比赛,取得很好的成绩。林小姐说,她会支持孩子学习特长,但是前提是孩子要自己喜欢并且愿意为此付出努力。
海珠区后乐园小学家长黄女士认为,“现在很多家长都会为孩子报读各自艺术、体育特长班,但是很多孩子并不能坚持学下去,归根到底就是孩子自己没有兴趣,是家长将自己的‘喜欢’强加在孩子身上,学习是被迫的,不仅学不好,好会产生厌烦心理。”她建议,家长在为孩子选择特长班的时候,要以孩子的意见为主导,当然很多情况下孩子对某种特长并没有清醒的认知,家长可以为孩子创造体验的机会,待孩子有了具体的感受后,再决定是否继续深入学习。
蔡女士的女儿晗晗,从小到大品学兼优,多才多艺,目前考到钢琴八级。从小学一年级开始,蔡女士就培养女儿学习钢琴,她认为女孩子学弹钢琴能培养气质、陶冶情操。不过晗晗学琴经历了一个从好玩到枯燥无聊到真正感兴趣的过程。
刚开始时,晗晗觉得很新奇,按着键盘就能发出音乐声特别有意思;学了几年后,长期重复练习让晗晗觉得好枯燥,每次练琴犹如应付任务,弹够次数就结束了;在蔡女士的督促下,晗晗才坚持下来,不过她拿到八级证书时,别提有多高兴,还跟妈妈说要考十级。
“其实我女儿在音乐上还有挺有天赋的,但是孩子的自律性比较差,需要家长有耐性地引导,让孩子养成有效地管理、高效地利用时间。如果当初在她觉得枯燥无味时就放弃,那么她这个天赋可能就逐渐被泯灭了。”
荔湾区家长刘先生表示孩子自幼开始参加游泳训练,一直坚持到现在,中途试过想放弃,在家长鼓励下坚持下来。“二三年级时,孩子作业量开始多,练游泳又特别刻苦,比如冬天水冷、运动量大、成绩比不上别人,都成为他放弃的理由。”
刘先生表示,作为家长首先要理解孩子的难处,在他想放弃的时候要多点陪伴,可以偶尔用奖励的办法激励他,更重要的是灌输他养成坚持不懈、毅力忍耐的品格精神。“暂时的困难克服后,就会成为新的动力,直到现在,孩子还是继续坚持一年四季的游泳训练,没有再提出放弃。”
海珠区家长林先生女儿学习古筝已有4年,因为年纪比较小,爱撒娇,有时练习久了就停下来抱怨。他采取的解决办法是聆听。“陪伴孩子、聆听他们的需求是孩子学艺过程中家长应当做到的,但是不需要时时刻刻去哄她或者响应她的话,要根据不同的孩子的性格、所学的才艺进行具体分析。像我的女儿,她正处于爱发牢骚的年纪,而且学古筝可能会相对沉闷,但不至于很辛苦,因此我会选择沉默。往往她抱怨过后就会投入练习,而不是真正放弃。”
海珠区某重点小学的英语老师胡老师表示:现在很多家长让孩子学特长,却不知道学习目的是什么,只是觉得“别人家的孩子都在学,我也要让孩子学”,这种盲目的学,实际上只因家长自身的焦虑,对孩子意义不大,甚至是在浪费孩子的时间,损耗孩子对学习的热情。
胡老师建议,选择报读特长班是培养孩子综合素养的一种手段,必须根据孩子自身兴趣来选择,不是越多越好。孩子的精力也是有限,加上本身的学习任务也比较重,选择一到两个孩子感兴趣,并且能够持之以恒学习的重点培养即可。
番禺仲元实验学校李老师认为,兴趣才是最好的“老师”,父母要尊重孩子的爱好兴趣。即使孩子的这种兴趣爱好可能与父母的期望有差距,但只要是正当的嗜好,就应该尊重孩子。
当然,父母对孩子的兴趣爱好也不能听之任之,要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帮助。“如果孩子因为沉浸在某个兴趣爱好中,影响了正常的学习、生活,父母还是应该给一定的干预,教会孩子正确对待两者之间的关系,合理安排时间,但要用孩子可以接受的方式,切不可简单地制止。”李老师说。
李老师表示,现在很多家长都有盲目跟风的习惯,为孩子报流行的兴趣班、培训班,往往这些并不是孩子真心实意喜欢的,很容易会打击孩子的兴趣和个性。家长尽量引导孩子多在兴趣方面下功夫,创造机会和条件,多观察和听听孩子的想法,激发他们最大的潜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