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这样一所敬老院,犹如镶嵌在安阳大地上的一颗明珠,吸引着各地多批次的参观考察团来参观、学习、考察,有这样一位敬老院长,犹如一块磁铁,吸引着老人们争相投奔。这里就是河南省安阳市星源敬老院,这位院长就是2012年河南省“第二届优秀复转军人年度十大新闻人物提名奖”获得者,2019年河南省军人事务厅评为出彩河南人“第一届最美退役军人”史培西。
1980年,史培西高中毕业后从农村应征入伍,在新疆这片沃土一呆就是二十多年。2001年选择自主择业转业到地方后,受聘于某敬老院工作,每月工资300元,这与在部队的3000多元工资标准相差甚远,一开始家人和朋友们难以接受,有的说:一个堂堂的中校军官,干什么不行,非要干伺候老人的工作,工作累、脏不说,工资低的可怜,太不可思议了!但他认为:自己从军二十多年,没有很好地照顾自己父母,现在到敬老院工作不但可以照顾自己的父母,还可以把自己的孝心献给更多的老人,同时随着社会老龄化时代的到来,敬老院作为一个新兴行业,前景无限光明,只要自己肯努力一定会大有作为。
当时他受聘敬老院是安阳市规模最大,设施最好,档次最高的敬老院,他先后担任办公室主任、常务副院长、党支部书记等职,并根据敬老院工作实际结合部队管理经验,制定了内部各项管理制度,使敬老院管理逐步走向规范化、制度化、正规化的路子。经过几年的摸索、实践和经验积累,他有许多感悟:养老是个爱心事业,也是一个朝阳产业,养老目前已成为重大的社会问题。
“敬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,老吾老以及人之老,我是一名共产党员,一名退役军人,敬老爱老是义不容辞的义务,‘不怕困难’是我当初的誓词”。凭着对党的无限忠诚和敬老爱老的特有感情,2005年他辞去工作,开办了一个家庭式敬老院——星源敬老院,他把忠诚转化为爱心,把激情转化为工作的热情。条件不行,争取机会创造条件;资金不足,多方筹措跑资金。2007年建设第一所分院,取“星源”这个名字,就是借助毛主席的一句话:星星之火可以燎原,这是他对自己未来充满的信心和希望!
星源敬老院的建成给他带来喜悦的同时也带来了烦恼,因为敬老院运营不久就出现一位老人摔伤的情况,因该老人体态较胖又有腰伤,护理难度极大,那时服务人员短缺,他只能一个人护理,白天不敢远离,晚上就睡在老人旁边,帮他翻身、为他擦拭、协助他排除大小便,那时,心中的痛苦与无奈只有自己知道,他的爱人除了做饭外也担当起了照顾老人的重担。有时连续四五昼夜的工作,史院长说:“那时我们都疲惫不堪,每当看到爱人一坐在凳子上就睡着的情景,我那酸楚的泪水就情不自禁的落了下来。”
当然成就事业的过程是比较艰辛的,没有爱心和耐心是难以做好这项工作的,2006年9月,该院入住一位87岁高龄的偏瘫老人,面对新的环境老人不太适应,每到晚上别的老人入睡了她开始喊个不停,这时我就坐在他的床边轻轻哼着歌曲,慢慢伴她入睡。就这样一直坚持一个多月,直到她适应了这里的生活。她的女儿感动的说:史院长,就我们作为亲生儿女,也做不到这样。
“我就是老人们的儿子”,这是史培西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,把敬老院建成一个“家”,让老人们有家的归属。是他的追求。2007年2月一位曾在部队受到刺激而病退回家的老人入住该院,他精神恍惚,房间有电视不知道看,天热不知道开风扇,衣服脏了不知道换,面对这种情况我动员大家尊重他、鼓励他,主动采取各种方式与他交流,史院长还利用时间教他下棋、打牌,带他出去逛街、旅游、看电影等。使其接受新思想,教他适应新环境,现在他不仅学会了下棋、打牌、洗衣服,还能单独逛街购物,就是回内黄老家也可独来独往,他的弟弟感激地说:史院长,我大哥病了十多年都没有看好,没想到在你这里不到一年就恢复了健康,你太了不起了,我们一家人一辈子也报答不了你的恩情。
常言道:忠孝不能两全。二十多年的部队生涯有这个体会,回地方选择敬老院工作体会更深,“敬老院”就是老人的家,老人当家住我们必须当家服务。史院长自从从事这项工作以来从未与家人过个团圆年,2008年春节刚过,他安排好敬老院工作回内黄老家看望双方父母。当天晚上一大家人正高高兴兴地吃着团圆饭,这时敬老院里来了电话:有一老人因急病生命垂危。他在电话里做了工作部署以后放下筷子要走,可母亲拦住我说:既然回来了,怎么说也得吃完这顿团圆饭。他匆匆的吃了几个饺子起身离开,母亲含着眼泪说:孩子啊,你这是图个啥?操那么大的心,回一次家都不得安生。看着母亲含泪的双眼,史院长心都碎了,但为了病危中的老人和我肩上扛的那份责任,他毅然离开了家,冲进了浓浓的夜色中。
为了尽一点做儿子的孝心,当年五月,史院长把母亲从老家接到敬老院,本想好好陪陪她,因工作忙也没顾得上,不久院里有个老人因急病住进医院,他的孩子在外地一时赶不回来,于是我跑前跑后安置好老人并在医院守候着,等他家人从外地回来后我就匆匆赶回敬老院,这时才知道自己的母亲也因病在敬老院输液两天了,因病情加重刚被救护车拉走,等我赶到医院看到母亲时,母亲已经昏迷不醒,母亲在重症室抢救了一天一夜方苏醒过来,这时史院长才松了口气。事后,敬老院的许多老人心疼地说:为了我们这些老头老太太,你连自己的亲娘都顾不上了,你图个啥?每当想起这些,他也感到十分愧疚,可再一想,为了更多的老人幸福快乐,自己的老人受点委屈又算什么呢?仅为自己的母亲想着是“小孝”,能为更多的父母着想才是“大孝”啊!
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。在史院长的带领下,院里无论是党员、服务人员还是老人都把自己看成是这个特殊的大家庭中的一员。在院里,老人们有尊严,有地位。院务、财务、膳食、生产、文体等事务,都由老人自治自理。经老人们共同制定的规章制度,谁违反了,老人们主动揭发,责其改正。在制度的约束下,老人们的一些“陋习”得到有效矫正。有的老人起床后不叠被子,其他老人马上指出;有的老人大热天不洗澡,工作人员主动提水,督促老人洗浴;有的老人爱打赤脚、卷裤腿,管“闲事”的院民马上背出相关规定。
制度条文来。管中显情,严中有爱。渐渐地,老人们自觉了,习惯了,身心舒畅了。对生病的老人,他加倍照顾,对思想有疙瘩的老人,史院长促膝交心。他让温馨成为这个“家庭”的主基调、大气候,他让民主成为这个“家庭”的主旋律、好氛围。
四千多个日夜,一路走来,满满是爱。在生活上,做到每周伙食不重样,周有小改善、月有大改善,特别是法定假日和传统节日过节形式更是丰富多彩,比如:八一建军节,组织四、五十个老人一组进行茶话会,摆上瓜子、糖、荔枝、蜜枣及其他瓜果等,大家畅所欲言、谈笑风生、纵情歌唱,多数老人没有见过这样的阵势,原来不爱说话的打开了“话匣子”,不爱唱歌的亮出了“金嗓子”。有的老人感动的说:活了一辈子想不到在敬老院过年、过节能吃上这么好、这么贵重的东西,能有这么多节日和这样开心、释放的活动方式,更没有想到的“在星源敬老院能年年过八一建军节”,能住在这里真是我们的福气啊!
史院长不仅在物质上满足老人的需求,而且在精神上让老人充实、快活。首先,他们有配套齐全的健身设施、康复活动实施、医疗保健实施、文化娱乐设施,为老人康复健身、文化生活创造了条件;其次,经常组织一些健康有益的活动,早晨有专业人士组织老人做老年医疗保健操,晚饭后有戏曲爱好者组织大家唱歌,对于失能老人专门有文艺小分队每周不少于两次为他们唱歌、讲故事等,使那些长期卧床不起的老人也能感到生活的需求和快乐。平时拉老人或用轮椅推老人到广场、公园进行户外散心,对于身体特别好的到安阳附近旅游景点旅游。另外,每逢大的节日,地方性一些文艺群体经常性的来敬老院慰问看望老人,我们也经常性的邀请戏曲名人来敬老院为老人演出,老人们都非常高兴和开心。
史院长说:“这些年来自己在养老事业上虽然做出了一点成绩,一是离不开省、市军转办及军人事务部门的关心、帮助和支持,特别是2018年军人事务部门的成立使我们这些散养的退役军人有了真正“娘家”、我也深深感受到了“家”的温暖和幸福,也给我增加了新的信心和力量;二是离不开地方各级政府的大力扶持和资金帮助;三是离不开社会对军人的信任:在安阳提起“星源敬老院”都知道是一个转业军人开办的,把老人交到这里他们更放心,这种信任感使我产生了更强责任意识和工作压力。就在前段时间,当得知占地6000余平方,投资1000多万的北关区星源养老院要被拆迁时,望着辛苦经营几年的敬老院虽然心里有些不舍,但为了配合政府工作,我想尽办法克服困难,筹措资金,积极寻找新的地址,目前在安阳东区的新养老院正在加紧施工,为的是让老人们能尽早有个安心的住所。”
面对国家和社会的给予,史院长也利用各种机会为社会奉献微薄之力作为回报。有些老人因子女家庭困难或出现家庭变故,支付养老费用困难但又无法把老人接回家赡养的,他们照样进行无微不至的照料,有的老人家属所欠费用达万元,敬老院还有部分“五保老人”,只象征性的收取他们生活费及少量服务费用。史院长作为一个共产党员,也始终没有忘记自己所在的党组织,2018年被办事处党组织评为优秀党员,并奖励现金300元,我把这些钱交给所在党支部,在七一建党节期间以支部的名义,为50多位老党员每人购买一份日常用品,这些党员们高兴的对我们的支部伸出大拇指等。虽然这些都是微不足道的小事,但也是史院长力所能及的为社会献出的一份力量。
多年来,从受聘于敬老院到自己创办敬老院,虽然道路曲曲折折、坎坎坷坷,但一步步都是向成功的方向迈进,向更高层次的发展,同时也得到了社会的认可。2005年史培西被省树为自主择业军转干部先进典型。2008年被河南省评为十大自主择业军转干部创业标兵,2009年被河南省评为军转干部先进典型,2012年获得河南省“第二届优秀复转军人年度十大新闻人物提名奖”,2019年又被河南省军人事务厅评为出彩河南人“第一届最美退役军人”。
他的爱点点滴滴洒满整个“星源”,他是生病老人身边的“好儿子”。他是情绪老人身边的“开心果”,他是这个大家庭的“主心骨”。他的事迹被老人们传诵到社会,得到大家的称赞,有人想高薪聘请他去老年公寓管理,但他婉言谢绝了。史院长说:“我对物质生活已没有过多的追求,更最重要的是,我舍不得这里的老人,丢不下这个“家”。
夕阳无限好,只是近黄昏。采访结束时,夕阳照在这片满是绿色、温馨的幸福家园,看着簇拥在史培西身边给我们送行的老人们,一个个脸上洋溢着发自内心的幸福,这不就是我们所期盼的大同世界的生活吗!我们好不羡慕起这些老人来。挥手中,一个“朴实、不善言语”的硬汉形象在我们眼中越来越高大。